福鼎市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四个情况告诉你,不耐泡的茶,为了避开沸水 [复制链接]

1#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百家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心血来潮,把一档综艺翻出来,当泡茶时的“消茶小料”。

这档综艺曾经火过,席卷了当时的推文所有头条。

但越是风头正盛,众口铄金,越让村姑陈兴趣全无,所以很多大热的事物,常常要到一两年后,才首次观看。

没曾想,两年前综艺里尴尬的镜头,放在两年后,一样尴尬。

不卖关子,说的便是《演员的诞生》里黄圣依的那场戏。

姚小蝶的丧子之痛,在她的演绎下仿佛喝了假酒。

她的动作漂浮,滑行台上,神态僵硬又牵强,悲剧的剧情,台下的观众却被逗得花枝乱颤,真真是不忍直视。

去搜索当时的评论,看见黄圣依彼时色厉内荏的回应,尴尬也沉淀成一声叹息。

明知道演技有缺陷,却要强撑着参加这样的节目,殊不知在舞台的聚光灯下,虚张声势,最为明显。

但也能理解她急于复出的心态,毕竟如此虚张声势,矫揉造作的桥段,村姑陈常常能够遇见——

“沸水只能尽快把茶气茶味激出来,对这泡茶是一种不尊重……”

为了避开沸水冲泡,有些人当真是花了百般心思,想出了千种借口。

过早激发茶味?只怕是劣茶滋味来之不易,才不敢用沸水罢!

《2》

不耐泡的茶,才怕过早激发茶味!

茶的滋味,有迹可循。

一杯好茶,需要叶片中的茶多酚和咖啡碱,也需要茶氨酸和茶多糖等物质。

唯有这些物质相互交织,比例协调,才能浸泡出香清甘活的好茶。

当茶汤的滋味来源可寻,茶叶中内物质的多少,也就成为茶叶是否能激发茶味道的关键。

好茶,在沸水的冲泡下,绝不是过早激发茶味,而是徐徐释放,后继有力。

无他,只因它的内物质含量十分丰富,经得起沸水的多次冲泡,根本不担心“茶味”短缺。

好的高山白茶,能用沸水冲泡十几冲。

所谓的“茶味”,对于好茶,是最低的标准。

通过对茶汤的剖析,不难得知——什么样的茶害怕过早激发茶味?

自然是那些内物质单薄的劣茶!

它们的内物质含量,决定了它们不耐泡的基因,也决定了它们对沸水深深的恐惧。

沸水冲泡,会将劣茶内质单薄的真相暴露无疑!

劣茶,茶叶中的内物质似有若无,沸水一冲刷,几乎就将它所残余的内质刮了个干净,不过四五冲,往后的茶汤空有深沉的颜色,茶汤轻薄如水,茶香寡淡,根本没有任何滋味可言。

劣茶如此,不耐泡的本质清清楚楚,生怕沸水一把挑了它的遮羞布,也是必然。

《3》

不耐泡的茶,来自哪里?

白茶,借着“老白茶”的东风,步入茶的世界后,许多魑魅魍魉,也开始顶着“白茶”的皮横行霸道。

其中最为过分的,当属外地白茶。

白茶,作为在福鼎扎根的一种茶类,却有茶农不顾地理标志保护的原则,将茶树移植到外地,把这些偷龙转凤的后代定义为白茶。

这种行为,搅乱了一池春水。

福鼎白茶的定义非常清晰,必须是福鼎市政区划内种植的白茶,在福鼎本地加工的、按照福鼎白茶工艺加工的白茶,才能称作“福鼎白茶”。

正如政和白茶的茶青必须采摘自政和,对于白茶,产地,是决不能混淆的。

为何?是“橘生淮南则为橘”!这句话用来形容面目全非的外地白茶,最是合适。

茶树,说到底是一种植物,而每种植物,都有它们适宜的生长地区。

正如北方难以长出浓香袭人的栀子花,南方也开不出喜爱寒冷的顶冰花。

当茶树在生长不合适的外地,长出的芽叶,已经失去了白茶该有的面貌,再加上外地茶农生疏的工艺,如此诞生的“白茶”,只从外表上,与福鼎白茶也是差了十万八千里。

这种外地白茶,内质不均,茶香单薄,没有内质的积累,茶叶如何能耐泡?

但不耐泡的白茶,自然不止外地白茶。

本地的海边茶、夏茶,同样是“不耐泡”的典型。

高温、强光会带走茶叶的内质,而支撑茶树生长的水土条件,却都有缺陷,夏茶和海边茶,注定内质得不到积累。

不耐泡的白茶,还有那些工艺缺陷、储存出错的白茶。

当这些不耐泡的茶叶横行市场,生怕被沸水看出端倪,只能日复一日宣扬着温水泡茶的“好方法”。

温水浸泡,可以让劣茶聪明一时,茶友却不会糊涂一世,听信它们的谎言。

《4》

沸水冲泡和好手法,点亮好茶滋味

“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与论茶。”

《茶疏》里的这句话,是在强调水质对茶叶的重要性,但“借水而发”四字,倒让村姑陈想起沸水泡茶的场景。

茶,尤其是白茶,最需要沸水的帮助。

茶友声称过早激发茶味,殊不知,好茶,若不是沸水,根本难以展示自己的一身芳华。

白茶的丰厚内质,既保留了大量的水浸出物,也储存着大量的芳香醇类物质。

芳香醇类物质,有高、中、低沸点之分,而茶香若是缺少了其中一股香气,都变得不够完整。

新茶的香气中,纵横着清鲜的毫香、草木香、花香,重重叠叠,转变曼妙,端的是馥郁而灵动;若是存成老白茶,更有沉郁药香和陈香交织,波荡着当归的沉郁清香、又仿佛是金银、夏枯草的变体沉香。

错过一种,白茶的香气都成为一种缺憾——

唯有使用沸水,才能将这三种沸点的茶香全线引出,不留任何惋惜。

但,好茶的内质丰厚,有利有弊。

弊端,同样是因为内质——它过于丰厚,也过于冲动。

此时,唯有快出水的手法,才能与沸水相互协调,成就一杯好茶。

白茶的“快出水”,相信茶友早有耳闻。

但许多茶友,却很容易将自己慢悠悠的出水速度认作“快出水”,须知,白茶的快出水速度,精准到秒!

白茶的出水速度,从端起盖碗的那一刻便可计起——注水到出水结束,整个过程,时间不超过8秒。

小小的速度之差,很容易换来一杯苦涩的闷泡茶,不仅伤身,更是伤神。

好茶的滋味,需要水温和手法的双重制衡!

《5》

茶味的激发,不同的容器会有什么区别?

有丰厚内质的好茶作为后盾,好茶“茶味”的激发,成为了无招胜有招的妙事。

盖碗遇上白茶,能够保留白茶几乎全部的“茶味”。

碗盖之上,品茗杯中,叶底留香,唯有盖碗泡茶,才能感受到白茶馥郁完整的“茶味”。

但,即使盖碗泡茶最是适合白茶,不同的茶器,却能够激发茶汤不同的面貌。

当选择了不同的容器,为了茶味的激发,最大的区别便是投茶比例。

ml的玻璃杯泡茶,需要1-1.5g干茶。

玻璃杯是做不到快出水的,茶叶与沸水的接触漫长而持久,很容易苦涩,故而需要减少投茶量。

玻璃杯泡茶,方便快捷,别有风情。

玻璃杯中投入干茶,注入沸水,顷刻之间,花香草药香铺陈而出,洗去周身疲倦,大脑的劳碌,也得到片刻的舒缓,玻璃杯泡茶,绝对是上班族的最佳福利。

-ml的陶壶煮茶,需要2g-2.5g的干茶。

天气渐凉,煮茶迷人的香气,得以从各家各户冒出。

煮茶,该是老白茶的专享待遇。

一柄陶壶,先注入清水沸煮,看准水温,当壶中咕噜噜冒开,沸水初开,便是投茶之时。

投茶后不得久煮,稍稍沸腾几秒,便可以关闭电源,让壶的余温加热茶汤,继续逼出白茶的“茶味”,大约15秒,便可出汤。

如此煮出的茶汤,滋味清醇,甜郁甘醇,比冲泡白茶的汤感更加柔软温润。

老茶煮茶,最是温养。

在夏末秋初的时候,煮老白茶,能够为身体排解湿气,也为身体补充一些能量和元气。

“活火风炉自煮茶”,煮茶的“茶味”,醇厚犹胜。

《6》

买过一款香水,暖黄的灯光下,柜姐挂着殷勤的笑容,絮絮叮嘱——

“这款香水香气会一直变哦,要记得两个小时补喷一次。”

等回到家,才发现这需要补香的步骤,不过是因为香水留香短暂,不补则无香。

与“过度激发茶味”言论何其相似!

虚张声势如此,换种说法,不过是茶友手中的茶内质单薄,后续无力。

温水成了劣茶的万金油,沸水反倒被呵斥鲁莽。

泡茶,对错从心。

但好茶的滋味如何,当真难以认清?

清光若蒙蔽,谁解白茶心?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李麻花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