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鼎市论坛

首页 » 问答 » 常识 » 振兴路上的加速跑
TUhjnbcbe - 2025/3/25 15:55:00
北京中科白癜风 http://www.znlvye.com/

青山环绕,竹影婆娑。潺潺流淌的下山溪和九鲤溪交汇于此,这就是有着“中国扶贫第一村”之称的福建宁德福鼎市磻溪镇赤溪村。

30多年前,赤溪村还是一个“老、少、穷”村。“家家户户吃番薯度日,偶尔到外地买几斤大米,只能在春节吃两顿。住在山上,路不通、水不通、电不通,上山下山只有一条羊肠小路……”村民老杜回忆说。

因为一封题为《穷山村希望实行特殊政策治穷致富》的读者来信,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赤溪村迎来了国家扶贫政策的倾斜和帮扶,也因此获得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的称谓。修路、修电站、搬迁安居、产业兴村、生态富民……正如赤溪村党总支书记杜家住所说,赤溪村经过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产业扶贫,每一步都离不开脱贫政策和自身努力的共同推动。

年8月,赤溪村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福鼎市获批开展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试验工作,对以赤溪村为中心、辐射周边杜家、蒋阳、金谷等8个行政村的农村综改试验区进行整体规划,对标乡村振兴的二十字方针,精心布局,科学施策。改革坚持“项目+机制”,以健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完善乡村治理、构建农民持续增收、建立农村生态文明发展的四项机制为抓手,激发造血能力和农民群众的内生动力,走出了一条“旅游富村、农业强村、文化立村、生态美村”的新路子。

赤溪村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契机,在福鼎市率先成立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积极引进资本、人才和技术,对集体土地和闲置古民居、宅基地等进行统一收储、统一管理,统一开发。三年来,通过“借鸡生蛋”壮大特色产业、“坐地生金”唤醒沉睡资源、“筑巢引凤”增值闲置资产、“借梯登高”提升旅游产业等举措,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

“我们村与茶叶龙头企业合作,共同打造畲村白茶产业园项目,村集体以农村综改资金、‘中国扶贫第一村’品牌资产及土地资源入股,共占股35%,不仅带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还带动了村民种茶致富。”杜家住说。

“大河有水小河满”。赤溪村通过采取“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食用菌产业、“土地流转+基地务工+茶青销售”提升白茶产业、“1+N”大旅游发展格局促进旅游产业等举措,在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同时,也有效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年,村民人均纯收入元。

村民钟丽眉是赤溪乡村旅游的受益者之一。年,她把自家三层半小楼房改造装修成四间民宿,日均收入四五百元。如今,村里的小民宿已发展到10多家。

林丽萍本来是个普通的家庭妇女,抱着试一试的想法,加入畲乡巾帼创业社,开始学习手绘。在技艺日渐成熟后,她开办了村里第一家鹅卵石手工艺品销售店——“赤溪丽艺手工坊”。林丽萍还和村里的15位姐妹申请注册“福鼎巾帼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销售手工艺品,并为游客提供亲子手绘体验项目。“国庆期间,手工艺品卖了多元,还有不少游客主动参与体验,体验费也不少呢。”林丽萍说。

实现乡村振兴必须坚持党建引领,不断提升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着力优化村党组织建设,组建功能型党支部、党小组,充分发挥旅游产业党支部、农业产业党支部与企业的结对共建作用。”杜家住介绍,近年来,赤溪村推行“互联网+党建+服务”模式,依托信息化党群服务中心、村便民服务中心及

1
查看完整版本: 振兴路上的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