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有一个喜好,自己爱得深沉,别人看得迷离,愿意倾其所有去追寻一份纯味。关于茶的纯味,追寻你,是我的喜好。
有人喜欢茶,是喜欢它带来的平静,心烦时,喝一杯茶,人也跟着平静下来。
人一旦静下来就会更理性,心静才能听到万物的声音,心清才能看到万物的本质。在心中的一些纠结、郁闷也会慢慢解开。
每个人爱上喝茶,都有自己的理由,不管是在喝茶的过程中,找到人生的方向,还是找到更好的自己,或是喝茶养生,总之喝茶给了我们一个好心情!
白茶是中国的历史名茶,属于中国六大茶类之一,特别是近年来白茶是越来越火热,逐渐被广大茶友所熟知。
根据采摘时间的不同、原料的不通过,制作工艺的不同,白茶主要是分为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等几个种类,不同的种类有不同的特点,下面厚里就给大家介绍一下白毫银针和白牡丹区别吧!
白毫银针是因为鲜叶原料全都是茶芽,制成后,形状似针,白毫密被,加上色白如银,所以被命名为白毫银针。
而白牡丹是采自大白茶树或者是水仙种的短小芽叶新梢的一芽一二叶所制成的,是白茶中的上乘佳品。因其绿叶夹银白色毫心,形状如同花朵,冲泡后是绿叶托着嫩芽,看过去宛若蓓蕾初绽,所以得名白牡丹。
白毫银针好喝还是白牡丹好喝?
白毫银针滋味清鲜淳爽,茶汤清透,喝起来顺滑、稠润。因为白毫的含量很高,茶氨酸含量丰富,使茶汤的滋味更加鲜爽、具有胶质感。
晃动茶杯,会感觉银针的茶汤,像是熬煮一夜的银耳汤,晶莹透亮、浓稠弹滑,充满浆感。
白毫银针的清爽也是出了名的,秋燥的天气下,喝一口银针的茶汤,爽口无比,任何饮料都不可替代。
白牡丹,茶汤略稠,水中带香,花香落水,淳和细腻。白牡丹的茶汤里也有白毫,所以喝起来也有清爽甘甜的感觉。
因为白牡丹的花香馥郁,所以茶汤也好似花朵酿成的,甜郁动人,让人喝完忍不住嘴角上扬。
茶汤喝起来,就像一杯清润至极的花蜜水。又香又润的白牡丹,可以感觉到茶汤很有厚度,包裹感很强。它的茶汤,花香入水,咂舌品一品,感觉茶汤温和、香甜,吞咽后,齿颊留香。
白毫银针没有叶片,一旗一枪,毫香浓郁,滋味鲜爽、稠滑。
白牡丹花香丰富,一芽一、二叶,滋味甜郁、香淳汤润。品质到位的情况下,白牡丹和白毫银针能拥有不同的风情。
可有很多茶友,有这样的疑惑,为什么自己喝的白茶味道很淡甚至“无味”?
“浓非厚,淡非薄”,这两款茶的新茶虽然对比其他茶而言,滋味会淡些,但绝非“无味”,实则是内质丰厚,氨基酸、茶氨酸含量高。
若你喝的白毫银针、白牡丹的味道很淡,不妨从以下几点找找原因,也许就能找最好的口感了。
冲泡茶叶,我们一般都是采用高温冲泡,若你冲泡白牡丹和白毫银针的水温不足,冲泡出的茶汤的味道就会觉得很淡。
正确的做法是我们不仅哟啊高温冲泡,且要出汤的时候要快,这样才能让白茶的内质更快更多的释出。
高温加快了茶叶内物质快速的运动,这样银针与牡丹最原始的滋味就会被激发出来,馥郁花香或是鲜草香才能最好的展现,清甜温润的口感才能最好的被诠释。
其次,就要说冲泡茶叶的水。水为茶带来灵动活力,不论是冲泡还是煮茶,都以活水为宜,以自来水为忌;
陆羽在其所著的《茶经》中提到对水的要求:“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
山泉水兼具了“清、甘、冽、活、轻”所有好水该具备的特点。
最后,就是对冲泡茶叶茶具的选择。冲泡茶的器具最常见的有三类:玻璃杯、白瓷盖碗、紫砂壶三类,它们之间也是各有优缺点。
其中白瓷盖碗最为普遍、通用,不论是新茶、老茶,用它皆不会出错;
玻璃杯更适用于冲泡新茶与散茶,新茶干茶条索匀称,叶片完整,姿态最为完美,置于玻璃器皿内,更加赏心悦目。
紫砂壶更适合老茶与饼茶,用紫砂壶冲泡新茶,茶味较为不自然。
白毫银针与白牡丹不同之处除了口感,还有哪些地方?其实白毫银针与白牡丹本质的区别就是在于原料。
从原料季节上来看,其实两个品级都有春、夏、秋茶,这对于白毫银针来说,最高等级的单芽是头春头茬时候直接采自茶树,这类原料在福鼎市比较常见的。
而在政和头春头茬的原料一般是一芽一二叶初展状态,大多是用来制作特级白牡丹的,只有少量会采用剥针法来制成银针。
大量的银针原料其实是春茶后期以及夏天、秋天两个季节,但对于高级白牡丹因为要求茶叶初展,所以只有头春茶一二茬能做原料,再往后的话,随着气温升高,叶面完全展开,所制的白牡丹等级也就相应不高了。
从政和白茶的情况上来看,最顶级的原料其实是白牡丹;而所制的白毫银针只是外观上会有优势,相当于就是去掉叶和梗的白牡丹。
从工艺上来看,虽然工艺步骤是一致的,可在萎凋缓解,白牡丹是要比白毫银针的难度更高,白毫银针是纯单芽,失水率会比较一致,成品色泽就容易控制。
而白牡丹的芽叶梗失水率均是不同的,所以要想制出的白牡丹色香味俱全,难度极高。
其实白毫银针和白牡丹之间,没有绝对的口感好坏分辨。每个人的感受不同,所以没有对错,选对才是最重要。喝茶,适口为珍,能合口味,最好不过。